粘鋼加固設計規范詳解,粘鋼加固設計規范,要點解析與
鋼加固設計規范詳解摘要:粘鋼加固通過特制結構膠粘貼鋼板或鋼筋增強結構承載與抗震性能,適用于混凝土及鋼結構,規范要求被加固構件混凝土強度不低于C15,鋼板厚度宜為2-6mm,修訂后允許使用更厚鋼板,但需確保端部與梁柱節點連接構造符合外粘型鋼焊接及注膠規定,對受彎構件正截面加固,鋼板端部及集中荷載點兩側應設U形鋼箍板或橫向鋼壓條錨固,該技術最早由南非教授開創,我國于1978年首次應用于遼陽化纖總廠變電所大樓,效果顯著。
粘鋼加固設計規范詳解
粘鋼加固是一種常見的建筑結構加固方法,通過特制的結構膠黏劑將鋼板粘貼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表面,以此來提高結構的承載能力和剛度。以下是粘鋼加固設計規范的詳細解釋:
施工步驟和注意事項
粘鋼加固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 準備工作:清除鋼板表面的浮銹,按照設計要求在需要錨固的部位畫好線確定鉆孔位置,用電錘在劃定位置鉆孔,清除孔眼內的灰塵并固定好膨脹螺栓,焊接欄桿并焊接部位注膠。
- 基層處理:清除基層表面的抹灰層,露出砼表面;用角磨機打磨待粘鋼砼表面去除砼表面浮漿及污垢,露出石子;對嚴重不平或缺陷的部位,采用結構膠攪水泥砂漿抹平,待砂漿經度達到80%以上時,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 粘貼鋼板:依據圖紙在砼表面放出粘鋼位置線,用電錘打出錨固鋼板的脹栓眼;對待粘鋼板切割,采用剪板機切割,對6mm以上鋼板采用氣割;打磨待粘鋼板表面除掉生銹層及油污,要求打磨的紋路與鋼板受力方向垂直;把待粘鋼板及角鋼予排,然后根據錨固脹栓的位置,在鋼板上用臺鉆鉆孔,要求孔徑大于脹栓2mm。
- 涂膠和粘貼:按照結構膠的使用配比,用調膠桶調膠,要求結構膠攪拌均勻,顏色一致,每次攪拌的膠上適量,并且及時使用,最高不能超過20分鐘;用小灰鏟把調好的膠抹在鋼板表面,要求中間厚兩邊薄,然后迅速將待粘鋼板或角鋼粘貼在砼表面,并及時用小鏟將外溢結構膠刮凈,做好支撐、擰好錨固設備。
- 焊接和灌膠:角鋼和鋼板連接處需焊接,對焊接處的粘鋼在其周圍高出10cm,待焊接完成,采用壓力灌注法;焊接時,必要防止高溫影響已粘鋼的效果,故焊接時及時在焊按周圍向鋼板上灑水。
設計規定
粘鋼加固的設計規定包括:
- 加固機理是將鋼板采用高性能的環氧類粘接劑粘結于混凝土構件的表面,鋼板與混凝土形成統一的整體,利用鋼板良好的抗拉強度達到增強構件承載能力及剛度的目的。
- 受彎構件正截面受拉區加固,可采取在受拉區表面粘結鋼板方法受拉鋼板在其加固點外的錨固粘結長度入通過計算確定若鋼板粘結長足錨固粘結長度L的規定,可在鋼板的端部錨固區粘結U型箍板,此時,錨固區的長度應滿足相應的規定當構件斜面受剪承載力不足時,可粘結并聯U型箍板進行加固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壓區加固,可在受壓區梁兩側粘結鋼板連續梁支座處負彎矩受拉區的加固,應根據該區段有無障礙物,分別采用不同的粘鋼方法根據不同的加固要求,采用綜合加固的粘鋼方法。
工藝流程及操作要求
粘鋼加固的工藝流程包括:
- 鋼板制作:按設計圖紙要求,根據混凝土構件的實際尺寸對鋼板進行下料、成型、鉆孔(鉆孔以混凝土構件上螺栓孔位置為準)。
- 基底處理:對于混凝土構件結合面,應根據構件表面的新舊程度,堅實程度,干濕程度,分別按以下情況處理:對表面有浮油污物的混凝土構件的粘合面,應先用硬毛刷沾稀釋劑刷除表面浮油污物,后用冷水沖洗,再對粘合面進行打磨,除去2-3mm厚表層,直至露出新面,并用壓縮空氣吹除粉粒。
- 卸荷:當原構件處于高應力狀態時,需要進行卸荷操作。
- 配膠:按照要求調配結構膠。
- 粘貼:在加固鋼板及混凝土表面涂刮膏狀建筑結構膠,在結構膠凝膠硬化前將鋼板和混凝土粘合固定。
- 固定及加壓:保證鋼板與混凝土構件緊密貼合。
- 固化:等待結構膠固化。
- 檢驗:檢查粘鋼加固效果。
- 防腐處理:對粘貼后的鋼板進行防腐處理,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結語
粘鋼加固作為一種有效的建筑加固技術,其設計規范涵蓋了從施工準備到最終檢驗的每一個環節。通過嚴格遵守這些規范,可以確保加固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粘鋼加固施工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
粘鋼加固與碳纖維加固對比分析
粘鋼加固材料選擇指南
粘鋼加固后的維護與檢測方法





文章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基本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店長刪除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