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加固新技術應用
既有建筑加固新技術應用
一、建筑結構加固修復新技術
- 截面加固法的強化
- 原理是在原有構件外部增設一層混凝土包覆層,擴大構件截面積,增加鋼筋配比,從而增強結構承載能力。例如在梁、板、柱等混凝土結構加固改造中適用。
- 優點是施工工藝簡易,適用范圍廣泛。
- 局限性是現場施工工作量大,對人力物力資源要求高,加固后的結構養護周期長,影響工程總體進度。
- 外包鋼加固法
- 更多應用于構件四角上的鋼筋,以提高承載能力。在我國傳統加固方法中被廣泛采用。
- 優點是施工簡單、操作量小、受力可靠。當現澆混凝土結構不符合要求時,在保證截面承載力盡可能提高的情況下,采用此方法為佳。
- 存在的困難是框架結構節點區域受力復雜,增加結構處理難度。
- 增加支點加固法
- 原理是增設額外的支承點,縮減結構計算跨度,調整內力分布格局,提升承載性能。
- 傾向于應用在大尺度的梁、板以及框架式水平結構,在不影響室內凈高的情況下實用性極高。
- 不足之處是增設支點可能會占用一定的建筑使用空間。
- 預應力加固方法(體外預應力加固法)
- 原理是增設預應力撐桿或鋼拉桿,減輕結構自身壓力,提高承載力。可應用于大跨度結構,能彌補其他方法在高應變時獲得理想加固效果的缺陷。
- 局限性是對于高濕環境或收縮變化比較大的混凝土結構不能發揮優勢。
- 粘鋼加固法
- 采用特殊建筑結構膠粘劑將混凝土構件與鋼板結合,兩者共同承擔力,分擔構件的力以實現加固目標。
- 本質是外加固,可增加原零件的加固量,提高零件的原有剛度、抗壓能力和抗拉能力。
- 噴涂聚脲技術
- 純脲材料力學性能好,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和斷裂拉伸性能,在建筑結構抗震方面有良好效果。
二、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新技術
- 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
- 高性能混凝土是經過特殊設計和施工而成的混凝土,強度和韌性更高,能承受更大荷載和具備更強抗震能力。例如日本東京的新宿NS大廈,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復合結構加固,還采用了一系列針對地震的設計措施,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9級)中結構完好無損,為周圍居民提供了安全避難所。
- 納米材料的應用
- 納米材料具有納米尺度特性,可用于增強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不過文中未給出具體的應用案例中的實際加固效果等更多細節。
既有建筑加固新技術的應用旨在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功能性,滿足人們對既有建筑的新需求,同時在抗震加固等方面不斷發展,以應對地震等自然災害帶來的挑戰。
建筑加固技術的成本效益分析
高性能混凝土在加固中的應用案例
納米材料加固技術的實際效果
既有建筑加固技術的未來趨勢


文章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基本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店長刪除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