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圖紙設計中的剛度要求
一、框架結構剛度要求
- 抗規與高規的一致要求
- 在框架結構中,抗規和高規對于剛度比限值要求是本層剛度不小于上層的70%及上三層平均值80%的比值。在剛度比不滿足規范要求的情況下,抗規要求對該層乘以不小于1.15的調整系數,高規要求比較嚴格,樓層剪力調整系數為1.25。PKPM軟件中對于不滿足剛度比要求的樓層的剪力放大,按抗規與高規從嚴控制,放大系數取1.25。這對于加固圖紙設計中判斷框架結構加固后的剛度是否符合要求有重要意義,例如在對框架結構某層進行加固后,需要重新評估其剛度是否滿足此要求,以確保結構整體穩定性和抗震性能。
二、非框架結構剛度要求
- 抗規要求
- 抗規對于非框架結構剛度比的計算是按照層間剪力與層間位移計算的結果,并且對限值的要求是滿足本層剛度不小于上層的70%及上三層平均值80%的比值。在剛度比不滿足規范要求的情況下,要求對該層乘以不小于1.15的調整系數。這在非框架結構加固圖紙設計時,是評估加固效果的一個依據,比如加固后的墻體等非框架結構構件的剛度要符合此規定。
- 高規要求
- 高規對于非框架結構剛度比則做出了其他的規定,要求按層間剪力與層間位移計算的剛度比,考慮層高不同的影響,對限值的要求按照90%、110%或150%控制。在非框架結構底部嵌固層150%的控制,在SATWE程序中,只有嵌固端所在層號填1時,才會出現1.5的限值,否則一律按照0.9或1.1來判斷。對于帶地下室結構,地下室頂板嵌固,嵌固端所在層號為地下室層數 + 1,所以±0位置的剛度比判斷限值為0.9或1.1。這對于有地下室的非框架結構加固圖紙設計中的剛度判斷標準有明確規定,有助于合理設計加固方案。
三、嵌固層剛度要求
- 不同規范規定
- 一般理解:若地下一層結構頂板為結構嵌固端,則條文所指為地上第一層與第二層的剛度比不宜小于1.5。
- 地基規范:當地下一層結構頂板作為上部結構嵌固部位時,地下一層的結構側向剛度大于或等于與其相連的上部結構底層樓層側向剛度的1.5倍。這里強調了基礎是筏礎,同時還考慮了地下室周圍土體的約束作用且不適用于剪力墻結構。
- 抗規: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時,地下室結構的樓層側向剛度不宜小于相鄰上部樓層側向剛度的2倍。當進行加固圖紙設計涉及到嵌固層時,要根據不同規范準確判斷剛度要求,比如在對地下室頂板為嵌固部位的結構進行加固時,要考慮抗規中的2倍關系,以保證結構的抗震性能等要求。
四、側向剛度比相關規范要求
-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 - 2010)
- 規定單排柱及框架結構側向剛度比的極限值為1.0;雙排柱及框架結構側向剛度比的極限值為0.8。此外,對部分特殊結構的側向剛度比作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加固圖紙設計中,如果涉及到這些結構類型,需要按照此規定控制側向剛度比,確保結構在地震等外部載荷作用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 - 2012)
- 對于樓房側向剛度比應不大于1.5;大跨度房屋、橋梁等結構的側向剛度比應不大于1.0。這對加固圖紙設計中不同類型建筑結構的側向剛度設計有指導意義,要確保加固后的結構側向剛度比符合規范要求,保障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能。
框架結構加固設計的注意事項
非框架結構加固方法對比
嵌固層加固設計的關鍵點
側向剛度比在加固中的應用





文章版權聲明:本站文章基本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系店長刪除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